“互助研究、藏品共享”,暑期江苏多个博物馆跨地域联手办展

时间:2023-07-27 18:29:26       来源:交汇点新闻

暑期,江苏多个博物馆本着“互助研究、藏品共享、共同展示”的思路,与省内、省外的博物馆跨地域联合办展,不仅让馆内展览更加丰富多彩,还让游客观赏到精美的外地文物,实现了文博资源的合作共赢,促进了各馆之间的文化交流。

雕版印刷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它在古代中国社会乃至人类文明进程中扮演了什么角色?雕版印刷物是怎样产生的?扬州博物馆和常州博物馆联合推出的“中国雕版印刷展”在常州博物馆展出。


(相关资料图)

扬州是中国雕版印刷术的发源地之一,是中国国内唯一保存全套古老雕版印刷工艺的城市。2006年,雕版印刷技艺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此次展览分为“雕版印刷的起源”“雕版印刷的工艺流程”“中国古代的雕版印刷业”“雕版印刷的世界传播”四个部分,带着游客一起走进雕版印刷的历史世界。

木偶,古代叫傀儡、魁儡子、窟儡子。木偶艺术有着近三千年的历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福建漳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民间传统艺术绚丽多彩,于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木偶雕刻艺术更是其中的佼佼者。漳州木偶的整体造型包括头、四肢、服装、冠盔等,共有四百多种造型,既有传统戏剧中的知名角色,及生、旦、净、末、丑多种行当,又有仙道佛释、天神魔怪等形象。

由徐州博物馆、漳州市博物馆联办的“巧木造化意万千——漳州木偶雕刻作品展”在徐州博物馆内展出。分为“经年偶遇”“偶心沥血”“佳偶天成”“偶断丝连”四个部分,共展出木偶艺术精品119件/套,《大名府》《雷万春打虎》《西游记》《白蛇传》等传统剧目造型木偶也同时展出。

1368年,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后,封藩建国,将皇子皇孙分封各地。其中,分封在江西境内的藩王有南昌地区的宁王系、鄱阳地区的淮王系、建昌地区的益王系三大系。

江西地区出土的明代藩王及其家族成员墓葬中,出土文物不仅数量多,而且文物品级高,具有很高的观赏与研究价值,其中尤以金玉器最富特色。从上世纪50年代迄今,已发现益王系墓20余座,墓中出土文物2000余件,这些奇珍异宝,真实记录了王子王妃的奢华生活和宗室活动的丰富多彩,呈现出一幅瑰丽的明代历史画卷。

镇江博物馆、抚州市博物馆联合推出“益熠生辉——大明益藩王族珍宝展”在镇江博物馆展出,展览的主角——益王,是明朝最后一位封在江西的藩王。整个益王家族在建昌(南城)世袭了七代八王,共有149年之久。

展览共分为“分封诸王皇室贵胄”“金枝玉叶华美时尚”“宗室活动助力地方”三个单元,精心复刻明益藩王系中益端王、益庄王、益宣王、益定王四王之墓葬相关展品两百余件,品类丰富、形雅韵美,呈现大明王朝益藩王族历史人文风貌。观众能从中深入了解明代的宗室制度与文化技艺,领略其熠熠生辉的皇家之气。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铜镜自新石器时代晚期齐家文化始现,沿用至清代,在长达4000多年的时间里,一直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用具,兼具生活用具和艺术品的功能,是古代中国使用最为广泛的青铜器之一。古人们对镜梳妆、以镜明志、挂镜驱邪,或者用铜镜寄托闲情雅趣,浓缩了中国古代科技和文化中实用、平和、含蓄和雅致的最高趣味。连云港博物馆推出的新展“皓月流光镜耀千秋——九江·连云港馆藏铜镜联展”,荟集了来自九江市博物馆、连云港市博物馆、瑞昌市博物馆、德安县博物馆、修水县博物馆、庐山市博物馆、彭泽县博物馆7家博物馆的铜镜精品。

展览以“精致规整的两汉铜镜”“承前启后的六朝铜镜”“璀璨夺目的隋唐五代铜镜”“沿承辉煌的两宋金元铜镜”“遗风余韵的明清铜镜”的历史脉络为主线,上起秦汉,下至清代,时间跨度长达两千多年,结合铜镜铸造技术、政治制度、商业关系对外交往以及社会风俗等信息的版面呈现,展览体系脉络完整,题材种类丰富,展品在造型、纹饰、铭文或制作上各具特色,展现了九江、连云港地区古代铜镜蕴含的精湛工艺和独特魅力。

甘肃马家塬遗址位于关山西侧的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为战国晚期西戎贵族墓地,曾入选2006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21年又获评“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关山戎马到江东:甘肃马家塬遗址出土文物展”于今年6月在苏州博物馆本馆开展,将持续到10月份,通过102件/套珍贵文物,讲述以马家塬为代表的西戎族群对西北土著文化的继承,以及他们与秦人、胡人的交往。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杨民仆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