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来了规划师
(相关资料图)
——从乡村建设看贵州绿色高质量发展一线观察(上)
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更好地绘制美丽乡村蓝图,贵州已为1941个行政村配备了乡村规划师,其中,18个村的乡村规划获评优秀案例,19名乡村规划师获评最美乡村规划师。
为什么要建立乡村规划师制度?乡村规划师具体干些什么?乡村规划如何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围绕这些问题,近日,记者深入龙里县大岩村、黔西县化屋村、花溪区石门村、石阡县困牛山村等地,聚焦贵州在乡村建设中的热点、亮点,特推出“村里来了规划师”系列报道(上下篇),从乡村建设看贵州绿色高质量发展故事。
高坡来了个“花房姑娘”
“进村第一件事就是社交。”“90”后驻村规划师卓琳说,规划师更像桥梁和纽带,连着村民和各个部门。
卓琳,硕士研究生,来自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别看年纪轻轻,她却承担着高坡乡全部19个村的规划任务,扎根高坡三年,这里几乎成了她的“第二个家”,去年,她还获评全省最美乡村规划师。
“从规划的专业角度来看,高坡乡这几处观景台点位选得又准又好!”卓琳告诉记者。
卓琳(左一)通过村党员大会征求村里群众意见。
刚过三伏天,卓琳再次来到花溪区高坡乡石门村。尽管赏花季已过,但仍有不少游客在石门景观台上拍照。站在这里,可以望见高坡的万亩梯田,从山脚到山顶,层层叠叠、错落有致。
作为高坡乡19个村的驻村规划师,从规划编制到建筑设计,她实行全程“陪伴式”服务。
卓琳将一幅巨大的“村庄规划图”在记者面前铺开。永久基本农田、村民房屋……各不一样的图例将乡村规划中的边界、用途、风貌等标注得一目了然。
“做好乡村规划,要‘一村一品’,不能千村一貌。必须先了解村民需求,尊重村民意愿。”卓琳说,乡村建设建什么、怎么建、建成什么样,村民最有发言权。
“石门村发展基础良好,未来有旅游发展的长远空间,我在规划里考虑了为村庄新增排水用地、广场用地及停车场,进一步完善石门村公共旅游服务设施,改善村容村貌。”卓琳说,未来,还会重点打造一部分高端民宿群和“微宿”群,更好地满足不同的住宿旅游消费需求层次。
卓琳说,作为乡村规划师,每个村的发展底子参差不齐,不仅要因地制宜,更要统筹兼顾。
位于石门村的高坡花海。 (受访者供图)
值得一提的是,“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不同于以往的简单村庄规划。“必须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统筹考虑三区三线,形成统一协调的乡村国土空间布局。”卓琳说。
一双运动鞋、一身休闲装,卓琳几乎每天都“泡”在村里。通过走访农户、组织村民大会、发放调查问卷等多种方式,倾听民意和心声。
在规划里,卓琳认真梳理整理每个村村民的主要需求。“例如,我们村小学容纳度不够,小卓都帮我们进行了规划编制,为我们跑上跑下,征求了自然资源局、住建局、教育局等部门意见和建议。”高坡乡大洪村党支部副书记王骥说。
卓琳打开自己的手机相册,里面装满了她驻村的19个乡村的图片。“你看!我拍的大洪村皇帝坡照片,美不?”举起手机里一张图,卓琳自豪地说。
人人参与,家家受益,村村变样。如今,高坡乡石门村、扰绕村、大洪村、云顶村等重点旅游村寨建设正在加速推进。
二十八道拐里的“山水诗”
雨后的化屋村,阳光洒向奔腾的乌江,江水蜿蜒流淌。车行在“二十八道拐”的通村公路上,满目青绿,云雾间的乌江源百里画廊,仿若一幅诗意水墨画。
化屋村地处乌江源百里画廊大峡谷,位于黔西市新仁苗族乡,这里群山阻隔、险流环绕。
“规划能为乡村带来啥变化?这条路就能告诉你们答案。”张波说,这条路被当地村民命名为“二十八道拐”,全长8公里,开车通常只需10多分钟,是唯一一条进村的公路。
张波既是化屋村的驻村规划师,又是黔西市自然资源局工作人员。他说:“美化这条路,打造观景台,是此次乡村规划的重要部分。”
化屋村民族风情展示街。
“把规划还给乡村,把设计还给村民,这是化屋村的规划理念。”张波说,2021年,乡村规划启动以来,村里动员回乡干部、驻村第一书记、党员和群众志愿者等,让大家都参与到乡村规划全过程。
“多亏了贵州大学勘察设计研究院,帮助完善‘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内容。”张波说,化屋村交通建设起步晚,村庄规划不完善,他们充分发挥资源禀赋优势,挖掘村里农耕、民俗、家风、家训、非遗等乡土文化,努力走出一条乡村全面振兴的新路子。
“现在环境好了、经营规范了,生意更好了。”赵银凤说,最近同心广场木屋小吃街的游客络绎不绝。
这几年,化屋村依托天然山水风光和苗族村寨优势,大力实施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昔日的穷山村一跃成为远近闻名的生态旅游村。和赵银凤一样靠经营餐饮、旅游住宿的农户也越来越多。
化屋村党支部书记许蕾说,2022年底,通过村庄规划指导,积极广泛征求村民的意见和建议,利用同心广场的闲置村集体土地,新建了21间木屋,提供给村民经营小吃餐饮和化屋村农特产品展示。
化屋村停车场之一。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金秋时 摄
蓝图指引,进一步明确了化屋村发展定位、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内容。
近两年,化屋村全力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打造5G+数字乡村统一治理平台,推进乡村污水治理、垃圾处理和厕所革命,让绿色成为化屋村发展最靓丽的底色。
许蕾表示,“多规合一”的村庄在坚决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同时,指引村庄集群化地推进民宿建设,建设农家乐和民宿共33家,床位400张左右。2022年,化屋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2.5万元。
“规划不能停留在‘纸面’,真正落地、服务好乡村建设才是我们的初衷。”张波说,将加强对各类专项规划的统筹协调,通过“陪伴式”服务,助力规划从纸上蓝图成为发展现实。
老屋基里的“桃花源”
“每一天,都是在和大自然亲密接触的美好中度过。”前两年,来自浙江的旅居画家雷乐珈荷在考察黔南州龙里县醒狮镇大岩村小寨组后,将当地一栋村民废弃的合院式旧宅租赁了下来,作为自己居住和创作的“世外桃源”。
大岩村的蝶变,离不开吴明明的规划设计。大到发展规划编制,小到绿化树种配置,他都全程参与、严格把关。在吴明明的全程“陪伴式”规划服务下,大岩村变身“全省乡村旅游重点村”。
吴明明来自贵阳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也是大岩村的乡村规划师。2021年,在通过近一年的一线调研、调查问卷等前期工作后,他为大岩村“定制”了“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在这本上百页的村庄规划里,把大岩村小寨组规划为画家之家、作家之家、布依民宿群。
大岩村立面和庭院改造后。
2022年以来,大岩村在实用性村庄规划的指导下,发挥大岩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的作用,将小寨组28处闲置住宅盘活,引入民间资本,用于集中打造小寨布依民宿群,通过“保底+分红”的模式合作,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
穿过一座索桥,就来到坐落在山腰处的小寨组。工人们正忙着对布依民族特色活动广场和石头步道加快施工。
大岩村党支部书记吴素萍介绍,这片土地过去都是村民的闲置住宅。目前,正在通过出租、入股、转让、有偿退出等方式努力盘活。
刚进入8月,由贵州悦栖境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开发打造的民宿已经进入试运营阶段。民宿里,茶室、游泳池、餐厅应有尽有。
大岩村交通便捷,紧邻贵阳市渔洞峡水库,因全村森林覆盖率高达80%,是大自然的天然氧吧,2019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森林乡村。
雷乐珈荷将租住的石屋打造成工作间。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金秋时 摄
“近年来,我们还打造了自己的花海景区,每年秋季开花季,吸引了大量游客自驾游玩。”吴素萍说,大岩村发展基础优势明显,更需要符合自身特色的一个村庄规划,科学合理指导村庄发展。
除有限的土地资源条件下,盘活存量闲置土地的方式外,村庄规划还对大岩村悠久的根雕文化进行了挖掘。早在2002年,大岩村就被命名为“贵州省根雕艺术之乡”,现已有第四代传承人,根雕手艺人共70人,根雕产业基础良好。
如今,在实用性村庄规划的引领下,大岩村不仅完善了餐饮、停车等旅游公共服务设施,还规划把根雕文化融入村庄面貌改造过程中,营造浓厚的大岩根雕文化氛围,进一步擦亮大岩根雕文化名片。
一张规划蓝图绘到底。大岩村正把“森林生态、根雕技艺、民族文化”作为“三张特色牌”,与周边乡镇村寨差异化联动发展,努力发展成为“立足龙里、辐射贵阳、影响全省”的近郊型农文旅融合发展特色村庄。
刀靶上划出“三道景”
走进播州区三合镇刀靶社区,小巧玲珑的村庄里,青砖黛瓦的别致民居林立路旁,伴着夏风吹拂脸颊,花红柳绿,溪流潺潺,美不胜收。
在社区居委会,记者找到了驻村规划师瞿应兵,他来自遵义市规划院。
“我们在规划中预留出用地机动指标,用于宅基地、文旅设施及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等的建设,为未来发展预留弹性空间。”瞿应兵告诉记者,“多规合一”的乡村规划,让刀靶社区基本形成“红色文化光景”“主干道路街景”和“居民生活愿景”的“三道景”格局。
“刀靶水阻击战原来是这么回事嗦,看完展馆我才晓得。”8月9日上午,在临近刀靶社区的雄狮刀坝告大捷陈列馆里传来一声川渝口音的赞叹。
刀靶社区全景。
“那是从重庆过来参观刀靶红色文化的游客。”刀靶社区村党支部书记钟玉禄说,截至上个月底,我们已经接待了50多批次超5000人次前来刀靶参观红色文化的旅客,参观人数比去年整年涨了5倍之多。
刀靶社区的万佛寺曾为红三军团总部,周边红色遗址有20多处。“去年遵义市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帮我们做了‘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我们按照规划翻修了红色遗址、给主干道路铺上了沥青、建起了小广场、家家户户粉刷了外墙,外来参观的游客数直线上升。”钟玉禄感慨地说。
通过规划引领,刀靶社区逐渐开启推窗见绿、开门见景的“美颜”模式,既为村民创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也让这里成为吸引游客的“强磁场”。
“我们根据社情民意和地方实际,结合自然资源有关条例,联合播州区自然资源局和三合镇党委政府等有关部门,汇编出了以‘雄狮刀靶·善治社区’为主题的《遵义市播州区三合镇刀靶社区红色美丽村庄规划设计》。”瞿应兵说。
遵义规划院驻村规划师瞿应兵(前排中)及团队成员。 (遵义规划院供图)
去年7月,《规划》得到播州区政府正式批复,瞿应兵及规划团队马不停蹄编制出《规划》的实施方案,方案中明确了文化类、产业类、基础设施类等25个近远期建设项目,目前已完成20个,项目总投资5653万元。
“共计2.8公里路面‘白改黑’优化了居民出行体验,而主道周边的善治广场、健身广场、红色电影院等更是丰富了居民的精神生活。”瞿应兵说,此外,《规划》中还涉及并完成建造342户直饮水工程提质升级和56户宜居农房改造,居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遵义市播州区三合镇刀靶社区红色美丽村庄规划设计》在去年年底入选了贵州省“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优秀案例名单二等奖。
“在刀靶社区的头雁作用下,今年全区有19个村(社区)计划进行‘多规合一’村庄规划,进一步挖掘村庄发展潜力,提升居民生活质量。”遵义市播州区自然资源局副局长罗平勋说。
绿色时评:小乡村大蓝图
这个夏天,贵州“火”了!除了热门的景区景点,众多美丽乡村也吸引了避暑大军涌入。
在台江县台盘村感受“村BA”的激情和人潮;在花溪区高坡乡扰绕露营基地看梯田、观夕阳;在龙里县大岩村尽情“森”呼吸;在盘州市贾西村感受凉都的“热情”和“凉 爽”;在黔西市化屋村赏乌江源百里画廊美……走进今天的贵州村庄,过去的“穷山村”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绿富美”。
美丽乡村建设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高质量推进乡村建设,始终离不开规划的蓝图引领作用,一以贯之地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
“一张蓝图绘到底”,要强化空间管控,推进“多规合一”。“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统一了国土规划和城乡规划,要通盘考虑“三区三线”,并解读好上位规划等具体数据和规定。在“多规合一”的规划指导下,才能更好地用好农村闲置宅基地资源,破解乡村建设与耕地保护等问题间的矛盾,避免违法违规用地问题新增、资金浪费及低效投入,确保村庄规划建设“不走样”“不跑偏”。
“一张蓝图绘到底”,要尊重和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乡村建设是农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要求和美好生活需求的组成部分。村庄规划要准确摸准农民发展产业的实际需求和意愿,充分开展农民意愿调查,让每一个乡村规划“接地气、冒热气”,为后续用地指标安排和村庄规划设计打牢基础。强调农民参与,大力推广“黔村规”APP的使用,让村民“懂规划、用规划、守规划”。
“一张蓝图绘到底”,要牢牢把握“绿色发展”的主题。贵州作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正全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奋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绿色是贵州最靓丽底色,更是乡村最靓丽底色。村庄规划要因地制宜编制规划,做好农村垃圾收集转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等工作,加快农村人居环境改善,进一步释放乡村绿色发展动能,创新规划绿色生态经济发展,加速乡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步伐,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成为现实。
“一张蓝图绘到底”,要加快完善相关制度体系和人才队伍建设。乡村建设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系统体系,村庄规划解决的,是村庄未来十五年的长远问题。要建立稳定且行之有效的规划管理体系,强化村庄规划的全生命周期监督管理。总结好省内先进经验,借鉴省外先进经验,根据省情,研究制定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乡村规划师招募、履职、联审、培训、考核、监督、交流和培养等基础制度,适度支持企校联合开展乡村规划技术服务,推动研究成果转化,探索自然资源等行业主管部门和高校的合作机制,推出相关专业标准、课程标准及教学资源,让越来越多的乡村规划师更好地扎根乡村、筑梦乡村、圆梦乡村。
数说乡村规划师
★2021年以来,根据贵州省村庄规划编制技术指南(试行),全省编制村庄规划2545个,其中1289个村庄规划已获审批,1256个正在编制。
★各地有序选配乡村规划师,参与规划编制与实施监督,全省配备乡村规划师的行政村达1941个。
★2022年,全省共评选出的18个村庄规划优秀案例和19个最美乡村规划师。
★“贵州省村庄规划便民服务系统—黔村规APP”系统已在全省17个县(市、区)推广使用,基层管理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谢巍娥 金秋时 张弘弢 王瑶
编辑 王剑
二审 尚宇杰
三审 干江东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