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古战场文原文及翻译50字_吊古战场文原文及翻译

时间:2023-05-15 19:48:13       来源:互联网

1、作者: 吊古战场文(李华) ◇原文 浩浩乎!平沙无垠,敻不见人①。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2、河水萦带,群山纠纷。

3、黯兮惨悴,风悲日曛②。

4、蓬断草枯,凛若霜晨。

5、鸟飞不下,兽铤亡群③。

6、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尝覆三军。

7、往往鬼哭,天阴则闻。

8、”伤心哉!秦欤汉欤?将近代欤? 吾闻夫齐魏徭戍,荆韩召募。

9、万里奔走,连年暴露。

10、沙草晨牧,河冰夜渡。

11、地阔天长,不知归路。

12、寄身锋刃,腷臆谁诉④?秦汉而还,多事四夷。

13、中州耗斁,无世无之⑤。

14、古称戎夏,不抗王师。

15、文教失宣,武臣用奇⑥。

16、奇兵有异于仁义,王道迂阔而莫为⑦。

17、呜呼噫嘻! 吾想夫北风振漠,胡兵伺便。

18、主将骄敌,期门受战⑧。

19、野竖旄旗,川回组练⑨。

20、法重心骇,威尊命贱。

21、利镞穿骨,惊沙入面。

22、主客相搏,山川震眩。

23、声析江河,势崩雷电。

24、至若穷阴凝闭,凛冽海隅;积雪没胫,坚冰在须;鸷鸟休巢,征马踟蹰;缯纩无温,堕指裂肤⑩。

25、当此苦寒,天假强胡,凭陵杀气,以相剪屠。

26、径截辎重,横攻士卒。

27、都尉新降,将军覆没。

28、尸填巨港之岸,血满长城之窟。

29、无贵无贱,同为枯骨。

30、可胜言哉!鼓衰兮力竭,矢竭兮弦绝,白刃交兮宝刀折,两军蹙兮生死决。

31、降矣哉,终身夷狄;战矣哉,骨暴沙砾。

32、鸟无声兮山寂寂,夜正长兮风淅淅。

33、魂魄结兮天沉沉,鬼神聚兮云幂幂。

34、日光寒兮草短,月色苦兮霜白。

35、伤心惨目,有如是耶! 吾闻之:牧用赵卒,大破林胡,开地千里,遁逃匈奴。

36、汉倾天下,财殚力痡,任人而已,其在多乎?周逐猃狁,北至太原,既城朔方,全师而还。

37、饮至策勋,和乐且闲,穆穆棣棣,君臣之间。

38、秦起长城,竟海为关,荼毒生灵,万里朱殷。

39、汉击匈奴,虽得阴山,枕骸遍野,功不补患。

40、 苍苍蒸民,谁无父母?提携捧负,畏其不寿。

41、谁无兄弟,如足如手?谁无夫妇,如宾如友?生也何恩?杀之何咎?其存其没,家莫闻知。

42、人或有言,将信将疑。

43、悁悁心目,寝寐见之。

44、布奠倾觞,哭望天涯。

45、天地为愁,草木凄悲。

46、吊祭不至,精魂何依?必有凶年,人其流离。

47、呜呼噫嘻!时耶命耶?从古如斯。

48、为之奈何?守在四夷。

49、 ◇注释 ①平沙:平旷的沙漠。

50、垠,界限。

51、夐(xiòng):远。

52、 ②曛:昏黑,太阳落山后的余光。

53、 ③铤(tǐng):疾走貌。

54、 ④腷(bì)臆:郁结苦闷的心情。

55、 ⑤耗斁(dù):耗损破坏。

56、 ⑥文教:指古代用以统治天下的礼乐典章制度。

57、失宣:不提倡宣扬。

58、武臣用奇:指武将以奇诡用兵。

59、 ⑦王道:指仁义礼乐等统治天下的法则。

60、儒家用以与“霸道”相对。

61、迂阔:迂远不切实情。

62、 ⑧期门:军门,营门。

63、 ⑨组练:战袍,组甲与练袍。

64、 ⑩至若:以至于。

65、穷阴:严冬阴霾。

66、胫:小腿。

67、休巢:躲在巢中不出。

68、踟蹰:不进貌。

69、缯纩(zēng_kuàng):丝织品称“缯”,棉絮称“纩”。

70、此泛指丝、棉做成的衣服。

71、 凭陵:凭借,有所依恃而凌人。

72、杀气:肃杀之气,指苦寒的气候。

73、 径截:恣意截击掠取。

74、辎(zī)重:行军时由运输部队携带的物资。

75、 蹙:迫近,相接触。

76、 幂幂(mì_mì):阴森惨淡貌。

77、 殚(dān):尽。

78、痡(pū):病。

79、 猃狁(xiǎn_yǔn):我国古代北方民族之一,周朝称“猃狁”,秦汉称“匈奴”。

80、城:筑城以守。

81、朔方:北方。

82、指今山西内蒙一带。

83、 饮至:古时出征凯旋,告之于庙而饮宴,称“饮至”。

84、策勋:记功,将功勋书于简策,授予有功者以官爵。

85、穆穆:和敬貌。

86、棣棣:闲习貌。

87、 起:筑。

88、竟:至。

89、关:山海关。

90、荼毒生灵:残害人民。

91、朱殷:流血。

92、朱,红色。

93、殷,赤黑色。

94、血本红色,久则变为赤黑。

95、 苍苍:指天。

96、蒸民:众民,百姓。

97、 悁悁心目:犹心目忧愁。

98、悁悁(juān_juān),忧愁貌。

99、寝寐:睡梦。

100、 凶年:荒年。

101、《老子》:“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102、”流离:流离失所。

103、 守在四夷:守,守土。

104、全句意谓宣文教,行王道,使戎夏为一,使四夷各为天子守土,免于战事。

105、 ◇鉴赏 盛唐时,统治者凭借着强大的国力,以武力解除历代以为祸的边患问题,频繁用兵。

106、在文学上的反映,便有了岑参、高适等人的边塞诗,李华等人的文章。

107、这篇《吊古战场文》,以古战场为描写对象,以“常覆三军”为一篇纲领,颇有反战情绪。

108、故本文名为吊古,实乃伤今,主要谴责了唐王朝穷兵黩武的政策。

109、 文章采用了客观的写法,用“亭长告余”以及“吾问”“吾想”“吾闻”叙述,将秦汉以来,上下数千年的边境问题,反复描绘,最后提出自己宣文教、施仁义、行王道以统天下的见解,增强了艺术效果。

110、 本文兼有骈文讲究对仗和赋体“铺采体物”的特点,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而又没有隐晦凝滞、繁冗累赘的缺点,语言明白流畅,音调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

111、且融情入景,情文并茂,确与那些专讲形式、内容空洞、缺乏真情实感的骈文不可同日而语,为中唐的古文运动打开了道路。

112、 ◇妙评 李华《吊古战场文》,本于庾信《哀江南赋》;韩愈《送穷文》,本于扬雄《逐贫赋》…… ——宋·陈郁《藏一话腴》乙集卷上 通篇只是极写亭长口中“常覆三军”一语。

113、所以“常覆三军”,因多事四夷故也。

114、遂将秦汉至近代,上下数千百年,反反覆覆,写得愁惨悲哀,不堪再诵。

115、 ——清·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卷七 穷兵黩武至秦汉而极,隋唐之交,战争尤酷。

116、篇中写其地、写其人、写其时、写沙场之惨毒、写家室之悲伤,哀音怨乱,几于声声有血矣。

117、 ——清·唐德宜《古文翼》卷八引张文一语。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

关键词: